01總體目標:
構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智聯產業高地
未來三年,重慶將立足國內龐大的電動摩托車市場需求,同時大力拓展東南亞、非洲、拉丁美洲等極具潛力的海外市場。
相關報道,圖源:第1眼新聞
核心發展目標:
規模與結構:實現年產智聯電動車超1500萬輛,其中電動摩托車占比超80%,并顯著提升單車價值。核心零部件(中控、電機、鋰電池、儀器儀表、輕量化車架等)本地配套支撐能力持續增強。
全球布局:建成高效的智聯電動車全球運營體系,大幅提升出口占比,確立全球產業基地地位。
智慧內核:建成“智聯電動車產業大腦”和“數據服務系統”,實現對車輛全生命周期的數字化服務管理,支撐隱患全鏈條整治和全面智聯化轉型。
集群效應:建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智聯電動車智造基地,強力帶動新能源、新材料、新電子三大產業在渝集聚發展。
02發展路徑:
四大能力提升與三大體系構建協同推進
為實現上述目標,《行動計劃》部署了系統性任務,核心聚焦提升產業發展能力、建設產業服務體系、推廣城市示范應用三大方面,并細化為多項具體舉措
(1)全面提升產業發展能力
產品競爭力:支持整車企業依托北斗、移動通信、智能計算、可信數據等自主信息技術,提升產品智聯化水平;普及新型電池與智能技術,導入中高端車型,提升續航、輔助駕駛和交互能力;加強與國際頂尖設計團隊合作,加速產品迭代創新。
智能制造能力:推動整車企業深化數字化裝備與信息系統應用,推進產線、車間、工廠智能化改造;支持建設“未來工廠”,構建柔性、互通的數字化供應鏈。目標:力爭2027年實現整車企業全要素、全流程、全生態數字化轉型。
全球服務能力:支持企業建設全球運營中心,布局海外數字化銷售、物流、服務網絡;創新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管理;提供定制化出口物流方案,鼓勵共享海外渠道,協同開展合規認證與知識產權保護,推動由“產品出口”向“品牌輸出”升級。
產業協同能力:支持渝西地區依托產業基礎,重點引育鋰電池、鈉電池、電機、電控、覆蓋件等配套企業及電池回收業務,打造綠色智造基地;支持兩江新區及渝西構建產業服務體系,促進生產性服務業集聚;強化區域協同聯動。
圖源:重慶衛視
(2)系統建設產業服務體系
標準技術體系:加快建立智聯電動車聯盟標準及重慶地方標準體系,鼓勵參與國家標準建設,加強關鍵標準驗證,推動企業建立先進質量管理體系。
技術創新平臺:支持企業申報建設國家級、市級制造業中試平臺,以中試帶動技術創新、成果轉化、智能制造等全鏈條能力提升;加強產業創新人才培養引進。
產業大腦平臺:打造“重慶智聯電動車產業大腦”(人工智能+數據要素),聚焦產業鏈關鍵環節和共性問題,賦能企業建設全球運營中心、提升全球供應鏈數字化管控能力。
合作發展平臺:引進全球發展聯盟等機構,協同引進配套企業;開展產業研究、編制規劃、建立圖譜;舉辦全球發展論壇;支持企業合作研究海外政策法規與市場準入,助力“出海”。
(3)深化推廣城市示范應用
借助智聯電動車數據服務系統,構建功能強大的智聯電動車監管服務平臺,顯著提升車輛數字化、智能化管理水平,為超大城市精細化治理提供有力支撐。
大力實施消費品以舊換新”等政策,鼓勵市民淘汰老舊車輛,選用更安全、更智能、更環保的智聯電動車產品。
加快開發滿足城市配送、即時物流等行業特定需求的共享智聯電動車產品,并支持開展“智聯技術+專用號段”等創新場景的示范應用,探索管理新模式。
03保障:
強組織與優環境雙輪驅動
充電便利性是產業發展的基石。重慶將持續完善充換電服務體系,推進充電設施遠程監測與區域運維試點,盡快實現全市公共充換電設施全面智聯,提升服務能力。
強有力的組織保障是計劃落地的關鍵。重慶將在市推動汽車產業轉型發展工作專班下,專門設立智聯電動車產業發展工作組,強化統籌協調,推動部門協同、市區聯動。各區縣及部門也將充分利用設備更新、技術改造、消費品以舊換新等政策紅利,全力支持產業鏈供應鏈優化和服務體系構建。
結語
隨著《行動計劃》的全面實施,重慶智聯電動車產業正迎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。一條融合高端化、綠色化、數字化、智能化的產業新路徑正在西部腹地加速鋪就,一個具有全球競爭力的產業新地標呼之欲出。
1500萬輛的年產能目標,不僅是量的跨越,更是重慶制造向“重慶智造”轉型升級、深度融入全球產業鏈價值鏈的關鍵一步。